古老技艺赶新潮 小香包盘活“非遗财富” 变身百姓致富“大产业”

❤

央视网消息:除了挂艾草,佩戴香囊也是端午特有的习俗。香囊也叫香包,制作时将多种草药研制成细末,放入袋中,有避秽浊、御疾病的功效。在甘肃庆阳,当地有制作香包的传统。2006年,庆阳香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老技艺赶新潮 小香包盘活“非遗财富” 变身百姓致富“大产业”
(图侵删)

  张煜瑶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庆阳香包绣制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眼下,她正在和绣娘们一起赶制香包订单。

  香包也叫香囊,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人们将多种草药研制成细末放入药袋,百姓通过口鼻吸入体内,以达到避秽浊、御疾病的功效。

  2006年,庆阳香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人也把它叫做“绌绌”。

  一枚针、一把线、一块布,看着简单,但是,当自己上手操作时,才真切感受到“非遗”没那么简单。庆阳香包布料多用丝绸或彩布,线穗都是五颜六色的彩线,刺绣针法多达80多种。

  五彩缤纷的布料上,绣娘们用彩色丝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天地万物、山川日月都可入画,再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绵和中草香料,便是一件寄托祝愿祈福的庆阳香包。  古老技艺赶新潮 小香包盘活“非遗财富”

  一代代的庆阳香包如何在一针一线中不断探索?千年技艺如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小香包如何推向大市场、带动大产业?

  在庆阳市庆城县驿马镇驿马村,“90后”绣娘孟亭亭正在工坊里和姐妹们赶制订单。

  孟亭亭8岁就跟着父母学做刺绣,16岁学习计算机图像处理服装设计专业。如今,她组建了香包创意研发团队,设计人员结合年轻人的喜好,将传统香包、刺绣与现代元素融合,推出一系列“新”庆阳香包产品。

  像孟亭亭这样做香包传承创新的工坊在庆阳市还有很多。

  夜幕降临,订单基本已经处理差不多。金亮亮开始整理一天的销货单、核对账单。

  目前,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有190家,年产香包1000多万件,带动从业人员10万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香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庆阳市带动群众致富的“大产业”。

老詹谈哈登:他是一个无私的球员 在哪里都有出色表现

吃得好、吃得健康!百姓“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节日供应有保障

未来10天震区最低气温仍较低 需继续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市场监管总局:新疆棉花质量持续提升

“城市+AI”创造无限应用场景 龙岗区全力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加速创建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

法护银龄

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发布大雾黄色预警_2

国家疾控局发布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

河南省新蔡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4

广西罗城:“小豚鼠”成致富萌宠

尼日利亚中部发生袭击事件至少10人死亡

文博日历丨木头做成碗需要几步?7000多年前的先民来抢答

古老技艺赶新潮 小香包盘活“非遗财富” 变身百姓致富“大产业”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练习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