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神仙友情”的见证

近千年里数位名人“跟帖”点赞
这些文字完美诠释“字如其人”
今天一起认识《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
△北宋韩琦楷书书札卷(局部)
锦衣昼行背后的一段佳话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
是北宋名臣韩琦的两帖真迹纸本墨迹
(即《信宿帖》和《旬日帖》)
与后世十三段题跋的合裱之卷
△北宋韩琦楷书书札卷(局部)—信宿帖
《信宿帖》是韩琦
写给同朝为官的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
感谢他为自己在家乡修建的宅院所作的文章
而这篇文章就是被收入《古文观止》中的
名篇《相州昼锦堂记》
△位于河南安阳的昼锦堂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韩琦反其道而行之
将自己的宅院命名为“昼锦堂”
这并不是炫耀自己富贵归乡
是希望州治之民
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衣锦还乡
是蒙受国家、君主之恩
表达了自己报国为民的决心
《信宿帖》中不仅对欧阳修的文章赞不绝口
赞其“势不可御”
同时也谦虚地表示
《相州昼锦堂记》对自己
“褒假太过”“而不能自安”
全文用字凝练 但笔意浑厚
这封信只是韩琦、欧阳修
“神仙友情”的一个缩影
二人同为北宋名臣
在政见、文学、处事上都意趣相投
交往十分频繁
在《欧阳修全集》中保留下来的
《与韩忠献王稚圭》的书信就有46封之多
(韩琦,字稚圭,谥号稚圭)
△北宋韩琦楷书书札卷(局部)—旬日帖
与《信宿帖》并裱的
是韩琦的另一件楷书信件《旬日帖》
(在法帖的取名传统中,一般从首句取二字作为帖名)
但此帖字迹大多漫漶不清,已难以辨识
人如其字筋骨具存!
三朝名臣的唯一传世法书
韩琦,辅佐宋仁宗、神宗、英宗三朝
不仅与欧阳修同朝为相
也曾与范仲淹共同主持庆历新政
是不折不扣的三朝名臣
除了政治上功勋卓著
他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
极具颜筋柳骨的特点
△韩琦《信宿帖》(右)与颜真卿《勤礼碑》( 左) 对比
△韩琦《信宿帖》(右)与柳公权《神策军碑》(左)对比
《信宿帖》以楷书书写
雄劲端重,丰腴俊逸
彰显了庙堂之气
这也与素以刚正、耿直而著称的韩琦
为人作风一脉相承
《信宿帖》《旬日帖》二帖
更是韩琦现今唯一的传世法书
乾隆点赞6连
多位名人写下长篇评论
虽然传世作品甚少
但是韩琦的字却受到后世追捧
有多受欢迎?
看看两封信后面有多少人“跟帖”就知道了
△《北宋韩琦楷书书札》卷(局部)部分题跋
△《北宋韩琦楷书书札》卷(局部)部分题跋
从元代到清代
共有十一人题写了十三段跋语
这十一人中十人都是历史上可考的人物
这些题跋很好地反映了
韩琦信札的收藏传承有序
而这些书体本身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书法
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在这些“跟帖”中还有个人很特别
他不写评论
只用留下钤印的方式“点赞”
一连在信札上留下6个不同的印章
从右至左、从上至下印章依次为:“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这个人就是乾隆
密集的印章足见他对此帖的欣赏程度了
一笔一画
记录一段动人的友情
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书法财富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杨瑾 视觉丨朱灵萌 技术丨蔡子旭 审校丨朱冬梅 统筹丨刘莹 武贺 特别鸣谢丨贵州省博物馆 总台贵州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一天内温差21°C?长沙天气“发颠”,网友:特意穿短袖却被冷得要死
乍得共和国总统穆罕默德抵达北京 出席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