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科学“翻译官”:探索科学与艺术融合之美

侠名

中新网合肥3月23日电 题:“Z世代”科学“翻译官”:探索科学与艺术融合之美

“Z世代”科学“翻译官”:探索科学与艺术融合之美
(图侵删)

  中新网记者 张俊

  “人造太阳”、先进光源、量子计算机……在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杨远帆和他的团队,正致力于将科学原理和重大科学成果通过可视化技术呈现给公众,让科学之美得以广泛传播。

  杨远帆的“可视科学”团队成立于2022年,最初起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内双创赛道,团队平均年龄仅为24岁。他们的目标是成为科学的“翻译官”,通过影像技术,引领观众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科学实验室,感受科学的温度和美丽。

  “当时我们在校内的时候接触了很多顶尖的科学家,发现他们都有很棒的科学故事,我们就在想能不能来做帮他们讲科学故事的人,来做科学的‘翻译官’。”杨远帆表示,他们希望能成为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帮助科学家讲述他们的科学故事。

杨远帆和团队成员正在讨论可视化科学项目。张俊 摄

  杨远帆团队做的第一个可视化科学项目是子午工程二期的“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这个项目不仅技术上要求高,而且在理解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方面也面临挑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团队组建了一个由多个领域专家组成的科学顾问团,以确保他们能够准确传达科学原理和成果。

  “我们本身追求的是科学跟艺术极致的结合,因为我是相信这个科学它是很美的,怎么把这样的科学之美给它体现出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杨远帆介绍,他们团队成员背景多元,一半来自理工科专业,另一半来自艺术类院校,这体现了他们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理念。

“可视科学”团队制作的视觉特效。杨远帆供图

  杨远帆认为,科学可视化是一个广泛的定义,包括所有能将科学成果呈现出来的方式。“可视科学”团队不仅制作科学动画,还探索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以及使用AI生成内容(AIGC)来加速科学可视化产品的生产,让科学原理和技术成果可以变得更加可知可感,甚至可触可解。

  目前,杨远帆和团队仍在继续他们的科学传播之旅,为合肥的科技创新增添传播力量。“我们现在也在围绕着合肥的大科学装置在做一些可视化方面的工作,因为现在合肥已经建成运行的有4座大科学装置,另外还有9座在建。”杨远帆表示,未来期望来围绕合肥的大科学装置,来帮助合肥的大科学装置进行成果的展示和宣传。

“可视科学”团队制作的视觉效果图。杨远帆供图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科学领域中最懂艺术的,以及艺术领域中最懂科学的团队。”杨远帆介绍,团队在校内外举办的科学主题艺术展,也是为了通过科学可视化,让科学以美丽的方式被更多人看见和理解。

  杨远帆表示,“可视科学”的愿景是讲好中国的科学故事,将中国最前沿的科学成果展现给世界。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之美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和人群中传播,激发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欣赏。(完)

想找一份“高薪工作”,他:贷款上班

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发布寒潮蓝色预警_5

追光丨这是奥运会最受关注的两大项之一 中国队阵容绝了

以军持续轰炸汗尤尼斯致当地民众难觅容身之所

圆满成功!今天他们再搭地月“鹊桥”

四川省泸州市发布高温橙色预警_1

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周暨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

四川乐西高速乐山至马边段开通试运营

浓眉:我很适应持球进攻角色 雷迪克还鼓励我多投三分

守护藏东南林海 西藏察隅县森林消防夏日练兵忙

北京市延庆区发布冰雹黄色预警

河北省故城县发布雷暴大风黄色预警

“Z世代”科学“翻译官”:探索科学与艺术融合之美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练习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