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央视“打卡”海口骑楼老街里的“非遗瑰宝”

小编

南海网10月29日消息(记者 张野)10月25日,央视《远方的家》大型系列特别节目《海南环岛游》首播,第一站来到了海口的骑楼老街,节目中展示了海口骑楼建筑群的美轮美奂,也让灰塑这一技艺进入大众视野。

跟着央视“打卡”海口骑楼老街里的“非遗瑰宝”
(图侵删)

灰塑雕工精湛,栩栩如生。张野摄

28日下午,记者来到节目“打卡”的位于海口骑楼老街的寰海阁骑楼建筑博物馆酒店,推门入室,整个酒店大堂装饰着各种主题灰塑作品,雕梁画栋,栩栩如生。酒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节目播出的影响,连日来已经有不少参观者慕名来到酒店打卡参观。

海口骑楼老街的寰海阁骑楼建筑博物馆酒店大量的灰塑装饰。张野摄

灰塑,派生于石雕和泥塑两种技艺,使用贝壳烧制后磨成粉,加入稻草灰和牛皮纸灰,再拌以糯米粉、红糖等混合发酵,再由工匠手工雕塑而成,具有可塑性强,经久不坏的特点。

灰塑始于南宋,源于闽南,传至海南,尤以文昌灰塑最为出名,2023年,文昌灰塑被列入海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双龙双蛟大蝠花篮图。张野摄

大厅前台后方的墙上的一幅双龙双蛟大蝠花篮图是该店的“镇店之宝”,纯白色的作品里汇集了花篮、龙、蛟、蝙蝠、火球、寿桃等元素,线条间尽显雕工。酒店运营经理吉承慧告诉记者,在琼北老屋中,主梁的下面一般都雕刻有一个花篮,有富贵祥和的寓意。

“五蝠瓶”(右)和“六鹤图”。 张野摄

灰塑的发展是一个兼容并包的过程,在大厅另一面墙上分别是“五蝠瓶”和“六鹤图”,蝙蝠和鹤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象征,雕刻手法符合传统工艺,但两幅作品的框架却带有典型的西域建筑风格。在大厅内,同样可以看到各类中国元素纹样雕刻在罗马柱、拱券之上,实现了中西方建筑元素的完美融合。

传统的琼北民居,不仅在房屋内部会绘制各种精美的灰塑图案,在屋脊两端,还会装饰卷草尾的灰塑造型。在酒店的天台上,就有卷草尾脊、祥云草尾插花、祥云草尾藏兽等纹样的灰塑造型。

屋脊上装饰的卷草尾灰塑造型。张野摄

“酒店在设计中融入了很多灰塑元素,既让酒店更有特色,也借此推动了灰塑文化的传承。”吉承慧说。不少酒店客人在预定前并不知道灰塑,但是入住后都被这满屋的精美灰塑作品所震撼。酒店还会在大厅内循环播放关于灰塑的宣传片,便于住客更深入的了解灰塑文化。

拱券与灰塑的结合。张野摄

在文昌,灰塑技艺的传承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当地通过举办展览、组织文化交流、在校园里设壁画基地等,扩大文昌灰塑的影响力。目前,文昌有壁画师约30人,灰塑技艺水平高,不时还被华侨邀请到国外绘制灰塑壁画。

当下,这一穿越千年的“3D立体画”,正在从墙上走向大众,从农村走向城市,摸索新的现代“绘”法。

黄山风景区中秋假期首日迎客20567人

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部署2024年春季学期食品安全工作

长安街的名字,从哪儿来?

台风来袭,群众人财物损失怎么办?专家:划清法律责任依法获取赔偿

2023年批准上市创新药40个品种

79家用人单位提供1520个就业岗位 2024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综合招聘会在兰举办

三翼鸟升级智慧家电家居一体化战略 让用户“一站式”定制自己的家

古特雷斯:欢迎人道物资送入加沙 呼吁立即停火

白沙青松乡:虎乳灵芝加工忙

@琼海家长 7月20日起,可在线申请中小学学位

柳梧铁路盘龙柳江特大桥主墩首个下横梁浇筑完成

中国强寒潮持续发威,上海、浙江等地气温“大跳水”

跟着央视“打卡”海口骑楼老街里的“非遗瑰宝”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练习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