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观星用什么?这份“观星指南”里有答案

侠名

迢迢群星,皎皎河汉

古人观星用什么?这份“观星指南”里有答案
(图侵删)

仰首可见的日月星辰

滋养了人类最初的好奇与向往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中西合璧

明代最强“观星团队”

17世纪初

根据元代《授时历》改制的历法

已使用200余年

误差累积明显

且缺乏有效的推算校正

导致多次出现日食、月食预报不准的情况

△徐光启像。来源:视觉中国

1629年,明代官员、科学家徐光启受命修历

他招揽中外精通天文历算的人成立历局

系统编译欧洲数学、天文学著作

制作新型观测工具

这些译著、撰述及星表、星图

首次将欧洲最新天文历算成果

转换融入中国传统天文学体系

调和中西两种历算、星象系统

成为17世纪较为系统完整的

中文欧洲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由明代大学士徐光启主持测绘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参与设计

意大利传教士罗雅谷校订

是一幅中西合璧的观星成果

图中呈现的中西星象会通格局

持续影响着我国古代星图、星表绘制

明代版“观星指南”

带你一起仰望“星辰大海”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绘制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七月

由8幅56.5厘米宽的竖图拼接而成

星图主体为《赤道北图》《赤道南图》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局部

星空着蓝色,星体点染金色

圆点大小表示星的亮度

分1等至6等6个等级,共1812颗

每个半球图直径约160厘米

图上不仅画着星座、星云和银河系

在两半球图之间及外沿部分

还画着赤道图、黄道图等

12幅各种小星图

△箭头所指分别为徐光启撰写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叙》和汤若望署名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说》。

在《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的首尾处

有徐光启撰写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叙》

及汤若望署名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说》

介绍了制图缘由、成图规则

以及调和东西天文学传统的技术路径

2014年5月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古人用啥观星?

星图中这几幅小图你注意到了吗?

古人观星也用天文望远镜吗?

其实答案就在这幅星图里

在主图两侧绘制了4幅西式天文仪器图

分别是:

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纪限仪、地平经纬仪

赤道经纬仪

△左为《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中的赤道经纬仪图,右为北京古观象台的赤道经纬仪。

赤道经纬仪最主要的功能

是测量太阳时以及天体的赤经和赤纬

黄道经纬仪

△左为《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中的黄道经纬仪图,右为北京古观象台的黄道经纬仪。

黄道经纬仪主要用于测量天体的黄经和黄纬

以及测定二十四节气

纪限仪

△左为《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中的纪限仪图,右为北京古观象台的纪限仪。

纪限仪是测量两颗星之间角距离的仪器

地平经纬仪

△左为《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中的地平经纬仪图,右为北京古观象台的地平经纬仪。

地平经纬仪主要用来测天体方位角和地平高度

△北京古观象台

如今,在北京古观象台

依然能看到包括赤道经纬仪在内的

8件天文仪器

古老的星图

承载着人类“极目楚天、共襄星汉”的祈盼与探索

见证着不同文明之间和平共处、交流互鉴的灿烂历史

(央视新闻客户端)

Shams:雄鹿球星字母哥小腿轻微拉伤休战一周&缺席全明星

迎峰度冬保供应

换个视角看黄河丨做河,向前!

俄国防部称一夜间摧毁75架乌军无人机 乌方暂无回应

极目星空 步履不停——“中国天眼”为世界天文提供“中国智慧”

皮划艇静水世界杯波兰站:中国队收获三金一银

查干湖冰上帆船邀请赛举行

惨败雷霆 卢指导:我们的防守需要继续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发布雷电黄色预警

中国外贸“新”风劲吹——新质生产力激发外贸新动能

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深圳拟适度放宽“非居改保”条件

盐田港与长滩港签署合作备忘录

古人观星用什么?这份“观星指南”里有答案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练习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