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三十年来,10批近1.2万名援藏干部人才,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文艺人才援藏,让文艺格桑花在雪域高原绚丽绽放。

正在排练的话剧《老西藏》,是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援藏专家和西藏自治区话剧团编剧共同创作的,讲述了交通、文化、教育等战线上援藏干部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故事。8月5日,这部话剧作为第二届西藏文化艺术节的压轴大戏在西藏大剧院上演,可容纳1400余人的大剧院座无虚席。25岁的康卓在剧中饰演主人公的孙女。
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演员 康卓:你可以感受到观众对这部戏的认可度,他们非常喜欢,尤其是藏语的那种小品,大家都非常喜欢。
2017年,康卓在援藏基层文化人才培养项目支持下,成为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首届西藏班的学生,毕业后她回到拉萨成为西藏自治区话剧团的一名优秀青年演员。康卓等一大批西藏青年演员的成长,得益于文艺人才援藏。以国家话剧院为例,他们先后派出多名援藏专家和青年业务骨干,为西藏自治区话剧团的演员和创作者提供了系统培训和指导,共同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获得文华奖、飞天奖、金狮奖等国家级奖项。
今年7月,国家话剧院和西藏自治区话剧团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致力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精神的优秀话剧作品。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田沁鑫:2021到2023年,国家话剧院连续三年派出青年业务骨干赴西藏参与订单式人才援助工作,提高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水平,联合创造精品演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中央国家机关、有关省市、中央企业已先后选派7000余名干部人才援助西藏。干部人才援藏的结构功能不断优化,逐步向技术支持、人才培育的支援转变。
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人事处副处长 刘文礼:西藏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确实离不开文艺援藏人才的倾情付出。2013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下拨“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专项资金2亿余元,支持西藏培养了基层5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为西藏培养了一大批文艺骨干。
总台记者 卢柯宇:文艺人才援藏不仅是服务于西藏的文化艺术,还帮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我们现在看到的西藏大剧院,就是文化和旅游部第九批援藏干部协同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的专业人员一起提供的技术方案。自动化的舞台机械、灯光系统,能满足话剧、藏戏、音乐会等不同艺术表演需要。今年,西藏大剧院已为2.4万多名观众免费带来58场演出。
不仅是西藏大剧院,还有西藏牦牛博物馆、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西藏自治区图书馆、拉萨市文化体育中心等等,这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援藏干部的帮助下,从硬件到功能都日益完善。目前,西藏已经建成1600余个文化广场,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2万余场次。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以孔繁森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响应党中央号召,踏上西藏这片热土。他们接力传承援藏精神,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心连心、同奋斗。
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总领队 宋立强:30年来,10批援藏干部人才,听党召唤,坚韧不拔,担当奉献,建功西藏。大家舍“小我”,成“大我”,践行了总书记指出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