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速赋能房屋“生产”新模式

小编

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 (王梦瑶)房子历来都是在尘土飞扬的工地里“建造”出来的,只有标准化的工业制成品才会用到“生产”一词,房子怎么能和“生产”联系到一起?

科技加速赋能房屋“生产”新模式
(图侵删)

  不久前,中新网记者跟随国资委举办的“走进新国企——向新而行 智造未来”活动一行,来到位于广东珠海的一处工厂,工厂里整齐堆叠着一排排材料,工人手里火花飞溅,若不被提前告知,很难想象此处竟是用来“生产”房子的流水线。

  建房就像搭积木?

  将房屋分为几个固定的模块,在工厂里通过数字设计进行标准化施工建造,随后运输到规划建设所在地进行组合拼装。

  听起来似乎是乐高积木的生产和搭建过程,但现代化技术赋能下的C-MiC(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将之变为现实。

  记者在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厂中,见到了堆积整齐的板材、一个个已见雏形的房间和正在焊接的工人,以往在工地混凝土大楼里风吹日晒的建筑工人,此刻正像产业工人一样在车间里工作。

车间内的智能机器人正在进行模块生产。王梦瑶摄

工厂内已具雏形的房屋模块。王梦瑶摄

  质量是否可靠?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工业化起步较早,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高级阶段,模块化集成建筑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应用。

  但海外模块化建筑虽应用广泛,技术和品质上却并不先进。据中建海龙科技总经理赵宝军介绍,我国通过C-MiC模块化技术可以建造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建筑,其在深圳建设建造的100米高楼最大偏移尺寸15毫米,还实现了门窗、外墙的零渗漏。

  “因为在工厂进行模块化生产时,就是围绕外窗造的墙,而非传统模式下在墙上打胶固定窗户”,赵宝军指出,模块化建筑对连接的施工质量和精度要求也非常高,必须将偏差控制在毫米级别。

混凝土模块正在现场吊装。王梦瑶摄

  已有项目建成入住

  从拆迁到搬回,北京桦皮厂胡同8号楼的居民仅用了90天,就住进了在原址上建起来的新房子。

  “过去的三个月,我们几乎每天都从临时住所来工地看看。一天天,我们看着房子像积木一样很快就组装起来了”,该居民刘清顺夫妇表示。

已经建成的北京桦皮厂胡同8号楼外观。中建海龙科技供图

  桦皮厂胡同8号楼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二环路以内的功能核心区,距故宫仅5公里,但这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楼,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以后,已经不再适合居住。

  C-MiC模块化建造方案,施工周期短,可以实现“原拆原建”,解决了搬迁居民不愿失去市中心区域优势、担心工期延期等顾虑,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此外,将主要制造过程都搬进工厂,对于城市核心区域改造项目来说,另一个显著变化是有效减小了施工期间对周边居民的噪音污染、对城市核心区域的交通影响及扬沙粉尘污染。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房屋建造、改造的传统模式,“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业已成为现实。(完)

【编辑:曹子健】

冷水滩:老旧小区“逆生长” 改出居民幸福生活

中国代表团介绍联合国气候大会最新进展:各方密集磋商 有信心找到解决方案

每年体检、热爱运动,38岁却查出胰腺癌!防癌不能忽略这5件事!

四川: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累计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

航行警告:南海海域预计有火箭残骸坠落

云南省盘龙区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珠海打造大湾区涉外法治建设新高地

走进广东“菌”工厂 看金融数字普惠赋能实业

四川省雷波县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漳州市长泰区:筑“链”互联 工业更智慧

河北省抚宁县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青海代表团满载而归

科技加速赋能房屋“生产”新模式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练习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