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是全国政协委员黄伟一直关注的问题。作为临床一线的骨科专家,多年来他在实际工作中,从患者身上、从到基层医疗机构调研中充分了解情况。今年两会上,黄伟委员的提案内容依旧聚焦在丰富基层医疗服务供给,提升老年人群生活质量。

两会前夕,黄伟委员到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官峰村卫生室进行调研,全村1800多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老年人有400多人,普遍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对于已经纳入国家重大慢性病防治体系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大部分村卫生室都已经有比较规范的登记随访和药品治疗方案。但随着老年人口增加,疾病谱发生改变,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培训,一些近年来老年人群高发的新病种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 黄伟:对于其他老年人更多更常见的其他疾病的基本知识知晓率还很低,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骨质疏松,或者其他的一些慢性病,并且更不知道需要到哪儿去治疗和怎么治疗。
黄伟委员在临床一线工作已经30多年,在近年的诊治工作中发现,很多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问题后,都没有经过明确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后果严重的,最终致残失能。老年人失能后,对家庭是不小的考验,也会产高额的医疗和护理费用。
多年来,黄伟委员呼吁将患有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群,增加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慢性病防治体系中,这样有助于实施早筛、早诊、早治的防控策略,但同时也意味着会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压力。
重庆市大足区智凤卫生院院长 钟才能:因为更多的父老乡亲,他们老年人多部分居住在基层,而且经济条件也是较差的一些群体,所以在这块上我们要加大基层医院的建设和投入。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能力,起到兜底保障作用?黄伟委员在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发现,这里不仅有日常的医疗服务,还面向辖区失能、半失能以及居家老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专门设置了拥有40张养老床位的医养中心,运行3年多来,共接收了145名老人,并长期处于满员状态。
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舒群:我们医生、护士都是24小时陪伴服务。在医疗保障方面,我们还和医联体,重医附二院、重庆市医疗急救中心,他们都有专家每周定期下来为老人查房,家属了解情况之后非常放心。
重庆市民 蒋秀英:我们觉得这里方便,孩子上班压力大,我在家里面,他们又不放心,在这里有人做饭,有人护理,他们比较放心。
黄伟委员将调研结果带到两会上,和多位委员交流。他将针对完善国家重大慢性病防治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因地制宜探索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 黄伟:我们希望政府加大投入以后,会有更多的基层医院的介入,能够有更多的床位,让这些人能够活得更加有尊严,也活得更加有质量,并且能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不做“低头族” 谨防“开门杀”石市交警发出开学季安全出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