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的候鸟“朋友圈”又扩容

侠名

新华社上海2月1日电(记者董雪)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很多人或许不知道,湿地于上海而言意义非凡。

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的候鸟“朋友圈”又扩容
(图侵删)

“是卷羽鹈鹕!”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的工作人员发现时,这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正在岸边泥滩休息,多达18只的数量,创下了栖息地自1998年成立保护区以来记录到的新高。

湿地孕育了众多生命,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最东端,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这里也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鸟儿需要在此停留觅食,储存足够能量后再飞往目的地。

斑嘴鸭在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飞翔。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2024年7月举办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位列其中,这也标志上海取得了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

野生丹顶鹤、疣鼻天鹅、粉红燕鸥……记者采访了解到,得益于近年来的生态修复工作,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的“朋友圈”持续扩容。

2024年12月5日,栖息地的工作人员记录到9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秃鹫,同样创下了数量新高。在此之前,这种鹰科中体型庞大的猛禽对于整个上海来说都是“稀客”。

白琵鹭和绿头鸭在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栖息。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中旬时,已有将近4.5万只水鸟抵达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其中雁鸭类4万只,鸻鹬类2000多只,其他为鹭类、鸥类。具体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白头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的数量在近几年也整体呈增长趋势。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介绍,上海正在从立法等方面不断提升湿地管理水平,同时开展科普活动增强公众对湿地的了解和保护,探索国际化大都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023年度海南省“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发布仪式侧记:表彰先进续写荣光 营造崇军浓厚氛围

台风“摩羯”过境海口警方主动服务群众 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大雾黄色预警:河北山东河南江苏重庆等部分地区有浓雾

吉林省汪清县发布森林火险蓝色预警_2

长春秋季开学出行提示来啦

天津市宝坻区发布暴雨蓝色预警_1

阳气不足百病生!夏日吃1菜、按1穴、做1事,养足阳气、秋冬少病扰

河北省兴隆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7

发展蛋鸡养殖 助力乡村振兴

小雨大雨暴雨 这个周末就这样“泡”雨里了吗?

知名奶茶品牌被上海消保委点名!“加起来还没蔗糖含量多”,酸奶去哪里了?

紧跟需求,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快评)

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的候鸟“朋友圈”又扩容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练习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