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的味道是怎么来的?“闻屁识健康”有科学依据吗?“屁事”虽小,却是健康晴雨表

❤

俗语有云“英雄脚臭,好汉屁多”。人吃五谷杂粮,放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就连英雄好汉都不能幸免,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这“屁大点事”关注甚少。

屁的味道是怎么来的?“闻屁识健康”有科学依据吗?“屁事”虽小,却是健康晴雨表
(图侵删)

听说江湖上有一种鲜为人知的职业叫做“职业闻屁师”,专门通过嗅闻患者屁的味道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人笑称这是无稽之谈。

01

屁的味道是怎么来的?

屁是由肠道中的细菌对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进行分解而产生的气体,气体积聚通过肛门排出体外的过程就是“放屁”,医学上又称之为“排气”。

一般来说,屁中大约99%的成分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氧气等,而其余1%是氨、硫化氢、吲哚等构成。正是这1%的气体,让屁有了独特的味道,其中最臭的就是硫化氢。

每个人的肠道菌群不同,饮食习惯和结构不同,因此每个人屁的气味和成分也有所不同。

这么说来通过闻屁来判断健康状况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只不过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02“屁”识健康?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屁”来知健康呢?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每天平均会排气10-20次,总量大约500毫升,其中约5ml的臭气,经过大量气体的稀释几乎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所以屁多、屁少、屁臭都不是什么好事。

从“屁”的定义中,我们提取了三个关键词“食物”“肠道”“细菌”,屁的“量变”和“质变”都与它们息息相关。

01

食物

进食过多豆类、洋葱、西兰花、卷心菜、红薯、香蕉、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不但会让你放屁的频率增加,甚至还可能让你的屁声如雷贯耳。

某些人消化酶分泌不足或对某些食物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麦麸不耐受),也可能造成排气增多。如果你吃的比较油腻,吃的肉类太多,那么你或将收获一枚臭鸡蛋味的“生化武器”。

02

肠道

食物进入口腔,到达胃肠道消化吸收,如果胃肠道出现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肠道炎症性疾病、肠易激综合症、结直肠肿瘤、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均可引起排气量增多。

比起屁太多,医生有时候更担心的是你不放屁,排气突然减少或者停止排气,这提示肠道蠕动减弱,需要警惕“肠梗阻”。

此外腹部手术,手术麻醉和操作过程中,肠道功能可能会暂时受到抑制导致暂时性排气减少,这也是为什么手术后医生要问你是否放屁的原因,放屁是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标志,只有确认排气才能逐渐放开饮食。

消化道出血或肿瘤患者,肠道细菌将肠道内的血液和溃烂的组织分解会产生腥臭味和腐臭味的气体,若再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血便、黏液便等情况,那最好尽快去医院做个检查。

03

细菌

人体肠道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在帮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会发酵未完全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食物成分,产生气体。当肠道菌群失调时(如长期口服抗生素),有益菌数量减少或有害菌过度增殖,可能导致食物发酵过程异常,从而造成更多的气体产生,表现为放屁增多。

此外,一些生活习惯如快速进食,边吃边喝,吃饭时说话过多或大笑、嚼口香糖会将大量气体咽下导致排气增多,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应激反应、某些特殊药物(二甲双胍)等也会增加排气次数。服用抗胆碱药物、镇静剂等药物,则会减少气体排出。

“屁事”虽小,却是健康晴雨表。最后用网友一句话总结:天天有屁是喜事,屁多可能要出事,臭屁可能是坏事,无屁未必是好事。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放屁频率增多、屁少、无屁或者屁特别臭(臭鸡蛋味、腥臭味甚至腐臭味),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调整饮食结构不能改善,同时伴随腹胀、腹痛、腹泻、便秘、体重下降等情况,请警惕消化系统疾病,及时就医。

(养生大国医)

湖北省江陵县发布高温橙色预警_1

在抚仙湖上“乘风破浪” 赏高原湖泊美景

8天花销上万!宠物寄养比住五星酒店都贵?有门店已订满

广东省大埔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_1

陕西省丹凤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2

吉林省通榆县发布雷暴大风黄色预警

陕西省安康市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_1

海南自贸港建设加快推进 产业发展提质增速

甘肃省永靖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霍乱疫情蔓延 津巴布韦政府采取防控措施

报刊亭咖啡店主理人:希望顾客在阅读中放慢生活节奏

开学啦!这些传染病易高发 防控指南请查收

屁的味道是怎么来的?“闻屁识健康”有科学依据吗?“屁事”虽小,却是健康晴雨表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练习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