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

炖个汤补补
坐月子
炖个汤补补
......
在大家眼里
汤=补
真的这么补吗?
专家听了直摇头
喝汤可以说是假养生
喝得不对
还影响健康
???
我们一起来看看喝汤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汤很补
大家所说的补,就是有营养。那么炖一锅鸡汤或鱼汤,汤里面有多少营养价值存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营养师刘沉冰直言不讳:“喝汤没什么营养,得吃肉!”
因为无论是鸡汤还是鱼汤,汤里面的蛋白质含量都很少。更有实验证明,鱼肉、鸡肉、排骨、猪蹄等经常用来炖汤的原料,在炖汤过程中虽然会溶解出少量蛋白质,但90%以上的营养物质,像大部分蛋白质、钙、磷等营养元素依旧难以溶解,还是保留在了肉里面,反而是脂肪和嘌呤都到汤里面去了,最后为了口感好,我们还会在汤里面加盐等调味品,那么整锅汤的含钠量就比较高了。
汤里面的脂肪会让人长肉,而嘌呤则会通过一系列代谢活动变成尿酸,长期高尿酸饮食的话,则会引发痛风。而长期高钠饮食,则会引发高血压,甚至会危害肾脏、血管功能。
虽然温烫鲜美的汤入喉入胃,令人放松,味蕾也得到了满足。但为了营养价值考虑,营养师推荐喝汤同时也要吃肉,并且不建议大家长期、频繁喝汤。
误区二:老火汤更补
很多饕客煲汤讲究小火慢炖,认为煲汤时间越长、汤越白越补。经过上文的科普,大家已经了解汤里面的营养价值不高。有人要说了,汤里没营养,那是没煲够时间,还没把营养炖出来,真的是这样吗?
营养师刘沉冰表示,长时间炖煮只会更大程度上破坏食材中的营养物质,还会导致汤中的嘌呤、脂肪、盐含量更高。很多人煲汤,讲究要煲出奶白色,其实这个奶白色是食用油与肉本身的脂肪组织被分解后再次乳化形成的乳化液,跟营养价值没什么关系。像一碗260ml的浓汤大概就有400mg的嘌呤,而含盐量可能达到每天推荐食盐摄入量的1/3,要是一口气多喝几碗,喝进去的盐就已经超过了建议摄入量,并且这么多嘌呤转化成尿酸,长期喝老火汤的话,会把痛风招来并且对肾脏不太友好。
一般建议,菜汤煮软就可以了,鱼汤控制在一小时以内,肉汤最好在一小时左右, 不要超过两小时。
误区三:骨头汤补钙
首先要明确的是,骨头的含钙量是高,但上文中也讲了,通过煲汤这种手段,能够溶进汤的钙是非常少的。据检测,一公斤排骨煲成汤后,钙含量只有15毫克;相比之下,牛奶每100毫升钙的含量大概在100-120毫克。成人每天需摄入800mg钙,乳制品、豆制品绝对甩骨头汤几条街。
喝汤健康小贴士
1
喝汤也要吃肉,毕竟大多数营养都在肉里;
2
少放盐和油,动物食材中本来就会有脂肪溶出;
3
放凉一点才喝,汤温度太高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4
饭前喝一碗低能量的汤(如蔬菜汤),有助于控制进食量;
5
高尿酸血症、痛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患者,建议少喝汤。
(浙大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