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夜校”火热或将助力破解传承难题

小编

  工作日晚上7点,北京一家商场地下一层某个清静的角落,挤满了刚刚下班的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他们正在奔赴“非遗夜校”——据《中国青年报》2月5日报道,流行于年轻人间的“夜校热”仍在持续。除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传统夜校、聚焦某些领域的新型夜校外,主打传统文化的新夜校,或者专门的“非遗夜校”同样引人注目。与此同时,关于非遗技艺、传统文化的体验课正在不少城市流行起来。

“非遗夜校”火热或将助力破解传承难题
(图侵删)

  “夜校很火”已成为一种人文景象,丰富多彩的“夜校”正成为年轻人推崇的最潮“夜生活”之一。夜校为何再次“出圈”?正如相关专家所称,夜校的火热折射着年轻人旺盛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反映出他们充实内心、追求梦想的精神需要和自我提升的生活理念。这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趋势与潮流,以丰富的传统文化熏陶和感染人,让年轻群体心向往之。年轻人也在同传统文化的接触当中,不断培养和提升着自身的素养。

  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人的精神需求也在升级,而传统文化是一个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富矿,木刻印章、木刻版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但其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不小的考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里,39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8项来自中国,其中30项在代表作名录中,7项在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中,1项在最优实务名录中。

  此前有专家认为,我们对非遗缺乏重视和价值认知,教育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脱节。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足够的传承者,这使得非遗保护面临“人亡艺失”的境地。

  最好的保护是传承,而传承必须要有广泛的受众,拥有众多喜欢者、爱好者和参与者,让更多的人掌握非遗技能,让非遗保护基础雄厚。

  从这个角度上说,“非遗夜校”可以让非遗从“深闺”中走出来,从小众化传承到大众化传教,以兴趣培养来扩大“同道圈”,这一方面能满足受众“把自己重新培养一遍”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让非遗传承人队伍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让他们在传授中弘扬,在弘扬中分享背后的故事。

  从非遗传承者带领乡亲学艺增收,到网红短视频号不遗余力地推荐,再到有关部门支持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这些都说明,非遗保护不能只是“闷头搞”,还要“广吸纳”,以培养兴趣为主让更多的人喜欢并参与其中。“非遗夜校”的火热让人们对未来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充满期待。

19岁小伙救人不幸溺亡 市民自发吊唁

河南省洛阳市发布暴雪蓝色预警

夏天宁可不吃水果,也不能碰这种“伤肝果”!切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浙江省长兴县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_1

上海国际消费电子展:智慧生活一站式体验

《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和一站式语言服务平台在京推出

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张杨阳辞职

性格也会增加患癌风险?研究发现:这种性格的人更容易患癌

陕西柞水高速公路桥梁垮塌灾害遇难者增至12人 31人失联_1

不做“低头族” 谨防“开门杀”石市交警发出开学季安全出行指南

广东省台山市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_3

“非遗夜校”火热或将助力破解传承难题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练习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